(一)養老理念不積極
在傳統的養老服務模式中,存在著固有的養老困境,老年人自身的養老理念不積極,直接或間接地制約著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老齡化群體社會參與度不高導致的孤獨感、寂寞感;自身價值和優勢的認識不夠導致的無價值感;老年人生理老化、身體機能朝著不可逆轉的方向發展導致的無助感、無能感等諸多不積極的因素,使傳統養老服務模式的服務對象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自身的價值、優勢和生產力,忽視了自身相較于青年人而言所擁有的豐富的人生經歷、閱歷、看問題的全面性、遠瞻性的優勢所在。不積極的養老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老人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阻礙了老人積極投身于"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學"的個人事業中,對老人的自我歸屬感和自我認同感產生消極影響,加劇老年人的心理焦慮問題。
(二)醫療保健不理想
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的退化和身體免疫能力的下降,導致老年病的出現。老年病從最初的潛伏期,到前期的醫療診斷,到中期的治療服務,再到后期的跟進服務都具有服務周期長、后期的醫療保健的服務需求大等,加劇了醫療保健的服務供需的矛盾;老年人的老年病與年齡的增長通常具有正相關性,再加上大部分老人支付能力有限與需求未能得到滿足,醫療保健服務的覆蓋范圍被迫壓縮;最后,當下我國老齡化人口基數大,社會醫療保健需求大,但醫療服務資源有限,導致出現醫療保健服務供需結構性缺口。
(三)生活照料不穩定
雖然在我國城市區域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在服務上,東、中、西部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務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更多的是體現在共性層面,對于生活照料的服務方面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老人的生活照料服務主要源自家庭,對家庭成員的依賴程度大。老人的生活照料需求提供者主要是老人的配偶或者是子女、孫子女,而家人以外的生活照料服務極少。在當前的生活照料中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現實困境,如果老人的配偶離世,又或者是老人的子女或孫子女由于在工作,生活與經濟的巨大壓力下,可能會導致對老人的生活照料在服務來源的動力不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務將陷入惡性循環的困境,很難依靠自身的力量獲得突破---"空巢老人"問題就是其中的重大難題。
(四)緊急救助不及時
老年人的緊急救助是指因各種突發因素對老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而采取的緊急救援行動,以期最大限度地減少或者避免存在的風險所帶來的危害。當前老年人的緊急救助不及時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其一,緊急救助基礎設施不完善。緊急救助的呼叫系統尚未完全建立和投入正常使用,對救助需求老年群體的需求感應度、察覺度不高。再加上緊急救助的線下服務水平不足,不能滿足緊急救助需求群體的需求急切性要求,整體上導致老人因突發因素造成的危害持續擴大。
其二,緊急救助理念落后。以救助為主而不是以預防為主的消極救助理念制約著緊急救助的質量與效率。通常情況下,突發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特別是大數據時代的智能預警,因此需要借助大數據工具助力轉變老年人緊急救助服務理念,以預防為主,以救助為補充。其三,緊急救助資源欠缺。政府資源投入不足,醫療救助資源供需短缺,滿足服務群體緊急救助的急切性要求的服務資源亟待挖掘和運用。其四,緊急求助技能欠缺。由于老年人的緊急救助技能欠缺,在緊急救助需求出現時,求助的有效性受到限制。
(五)情感慰藉不到位
情感慰藉不到位導致老年人的消極情感體驗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對精神慰藉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由于退休和衰老,子女忙于工作、學習以及出國等原因,會造成老人在不同程度上的失落和孤獨的情感,對精神慰藉的需求非常強烈。整體而言,我國當前老年人群體情感慰藉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空巢老人居多,孤獨感普遍;子女探望父母質量不高;缺少可溝通交流的群體;老年人權益保護意識不強等。
情感慰藉對于老年人的生活具有極大影響力,決定著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如果能正確處理好老年人情感慰藉不到位的問題,老年人就可以從積極情感體驗和消極情感體驗的二元對立中領悟到處理情緒的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實現消極情感體驗向積極的情感體驗的轉化。
養老群體的需求多樣性導致情感慰藉困難加大。在特定區域的老年群體中,無論是按年齡的內涵來劃分還是從受教育程度來劃分,或按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來劃分等,都足以體現養老群體構成的多樣性,以及情感慰藉需求的復雜性等,這對于養老服務提供者無疑是一個挑戰。